后期资源网|非编软件网|杉宫竹苑|非编插件|高清视频素材|音频素材|非编软件汉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后期非编系统发布及其详细简介后期非编系统VIP专享下载区影视后期非编模版免费下载区网站注册及其办理VIP业务说明
查看: 908|回复: 0

[考试] 电视艺术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4 1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艺术哲学
/ _' U8 C3 b4 V* L$ [' \
: I' Q  o, u0 }! Y$ i. Y$ |06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论述3X20分1 x) A/ o2 I/ X6 n
你如何看电视艺术的审美日常化?- t! _* N8 Y. U/ {
在电视艺术创作中能否充分显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
+ H. T) U$ R& z' @, X6 l& V通过相声等艺术形式的兴衰,谈谈传统艺术形式同电视艺术的关系。
. t* p3 |1 n; G7 p6 {0 p! Y& t1 \6 ^" X/ z2 F9 u2 m2 w
第一章        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B9 n1 \+ G* b' L6 M& @
: [3 R* x$ X4 f$ }, Q4 F
电视是不是艺术?0 Z' h9 b9 h  Q; h7 F2 P9 i
Ø        电视,是一个物体,是大众传播的媒介,自身构不成艺术。通过电视,不仅能传播信息,还传播了从审美上加工过的对现实世界的印象,这一部分能够给观众(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电视节目就是艺术。
% r7 f: v. R, JØ        从电视节目系统、电视传播形态、电视传播功能、电视传播手段考察,他们之中所具备的审美思维(而不是新闻真实)、表现形态(传统形态)、艺术表现(新闻纪实、信息传播)、感情性(客观性)(与审美相关的内容),说明了电视艺术的客观存在。(高鑫)( K7 x# f* \1 ~( r7 r* |; S# }8 P
Ø        举例:摄影,电影* X( ~% {& E9 p% ^. A
Ø        电视的审美内容有其独特的性质。不仅满足了多重审美的需求,而且正改变人类的审美形式,影响现代艺术各个方面。
" U% {2 l# U. y, |" e9 M8 G
5 P7 g. ?+ w- E6 {1 t7 l* Z  F什么是电视艺术; @5 ^) f, K4 p; v5 L1 `9 k' T) t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高鑫)
0 [( B4 Z  v9 `) X
: D0 ~' \9 Y$ C2 x  D2 Q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2 {' t. y) N7 \$ z' `
即时传真(高鑫 传播的及时性和形象的纪实性)
$ S/ U6 o7 z6 y5 f. D9 K独特的传播手段:电子媒介2 v- L: C1 V+ j2 h4 ~
Ø        通过电子传输技术实现的,总是在一个即时的瞬间把全部艺术信息传达给观众。  S, i! W2 c* B2 Y& X2 a, ~
Ø        以即时的传真为基本特性,电视艺术得以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存在。4 p3 p4 ~# S4 u4 y7 \# d
Ø        即时传真三个基本功能: 通过图象和伴音系统对外部世界进行近乎完美的再现(类似电影)、即时地传达(艺术)信息、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 与电影区别、继承广播传统
' Z* C- w+ W2 i) Z. }Ø        电视通过即时的传真营造的现场感。直播。晚会/室内剧。; F& _4 b) l) n- z. o
Ø        同所有再现艺术一样,电视提供的是现实生活的幻想。% f' J3 P. f& q
1 a. Q: k) V6 c7 {
即时传真的审美价值 再现不是简单的模仿真实,而是艺术营造一个审美的理想世界。本身不仅能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脱离原本的物质性,在无功利的审美态度中突出了对象的美;再现外部世界,实现了驻留图象,与流逝的时间抗争),而且通过对再现的观察认识对象的一般性的本质。
: ~# m- w1 [$ ^' h+ j! V' n: l. X; h  g4 b* o2 h7 _
综合艺术(参考高鑫多维度文化身份)
* Y7 L( O. d0 w- _1 G表现为:传达复现其他一切艺术形式/苏联AD特罗申称之“珂拉支现象”,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9 h: k3 u  |' }" @. n$ O7 q
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  莱欣:《拉奥孔》诗与画,不仅时间空间艺术的高度综合,而且~表现上的高度自由,还可以通过即时传真特性,体现电视独特美学
1 {) R; I+ K. T* T$ `" z/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形式美和叙事美/多重艺术门类的综合
0 T) l4 `7 ]$ C% x5 h3 [
% ]3 D" L1 ~: a' s* k7 N" E5 A* |(高鑫)传播的及时性/形象的纪实性(身临其境)/观众的参与性(三贴近)/节目的综合性0 J0 \7 {5 A5 U2 q9 J% P

  P/ T5 s7 W1 s2 }7 Q7 }5 `第二章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艺术
0 r/ W$ U2 D* Q# V5 n, w, n/ m# j$ B8 e5 G! U$ K& x6 P
之前,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都并存着高雅艺术、民间艺术、通俗艺术' ~8 T' i  `' f. R, T+ X

' x2 K% T; Z" N) `" V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的传统的艺术格局。# a8 X2 z$ L3 W/ u: S$ x
Ø        生产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使普通民众有较多闲暇,文化水平也有了提高。都市里形成了对艺术的空前巨大的需求。
  O* F) K- H+ x, t: wØ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纳入了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轨道。+ s. G4 X" o5 o% k) Y$ T+ K
Ø        现代印刷、照相、电子传播技术等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大规模的复制能力。+ z& j! e3 m* E' `
现代三种艺术形态
8 X, e- j) ^7 k/ l* k1 L( l大众艺术
0 X/ T# j  K* M! RØ        艺术为大众服务,通过大规模复制,现代社会呈现了一种精神产品极大丰富的局面。
0 a. j. o4 g2 Q+ e" wØ        为促进销售,大众艺术特别重视公众的口味,因而真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i9 V9 K" S/ q4 H  o+ ~) p" O! D
Ø        然而,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939:巴赫走几十里路去听巴斯泰伍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我们的时代,听音乐已经简化成了转转电台旋钮的活动,这就大大的败坏了音乐的胃口。
, T3 w; z2 c& ~8 @3 V0 Y+ Y' w# {. _Ø        现代大众艺术不同于传统时代的通俗艺术,它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模式化、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 大众艺术除存在标准化、虚伪、媚俗消费者外,仍然有自己的艺术特征。因为大众艺术始终是作为商品被制作出来,初衷就是追求利润,着眼点必定要放在大众上,而大规模复制采用的工业化方式必然导致标准化和扼杀个性。
6 v$ O- x, ]# q  W8 ]Ø        现代文明中,大众文化的出现代替了民间艺术和雅艺术。
6 p0 i% ^- W  X  o( t现代主义& ]9 k6 y% |7 p4 J
与大众对立的趋势,脱离群众,愤世嫉俗、孤芳自赏,走上了只为少数人或自己服务的狭路。 屏弃了对优美的追求,认为艺术目的在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或高贵的精神气质。杜尚以后的美术是以观念的方式而存在。3 U6 X; @2 i; E) `
与电影不同,以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少。( O' Q" z4 d0 I
主流文化艺术
% h+ q: A3 L" r反映中心意识形态并努力使社会归服这种意识形态的艺术。(陈刚)主流文化态度是趋于保守的。不同于内涵严肃外貌冷峻的现代主义艺术,也不同于内容到形式都只重娱乐的大众艺术。
9 B. I- B  q2 T少量的公共电视网,国有电视台,由于经费来源于强制收取的电视招牌费,基本不需要考虑广告效益,所以可以把维护中心意识形态,传播主流文化作为宗旨。大量的商业电视台,追求利润。
9 C/ i7 {: L2 }& z; R- O& l+ g( @
为何把电视看作大众艺术. a8 b% c' H+ ], z
Ø        电视内容可以大众/主流,甚至可以有点现代主义,但人们总把电视看作大众文化的一支核心力量。这是因为电视作为一种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在节目制作、传播方式、接受方式、运行机制上的特点,使他特别适合于成为大众文化的载体% C) ^, A1 A" Y, g2 E5 v& |8 T
Ø        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接受活动本身决定了电视必须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竭力采用通俗的形式迎合受众的趣味。(量/质)1 J+ _9 K5 |7 A! T
Ø        由于强大的影响力而不得不保持保守、谨慎
" w2 x0 Z* ^& ]0 ?+ T& D0 aØ        在沉重的成本压力下,电视组织都有一个向商业化靠拢的趋势,观众通过收视率-广告收入-传播制作成本回收的链条影响,使大众艺术成为电视艺术主流。
- @5 u( N6 z  m# v- {. U' d* g+ Q8 m8 @
大众文化特征5 _4 r# B+ t  W" _# G' {
媚俗倾向
9 t: D0 f* j( l; Q7 L1 i2 d2 e9 nØ        米兰.昆德拉:不惜一切的取悦最大多数人的态度/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积极美好,绝对否定现实丑恶),麻醉大众/导致极权统治。
' F+ S+ J5 `! eØ        深刻性在于指出媚俗成为当代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意味着竭尽全力的追随时尚,顺从。现代性已经穿上了媚俗的衣服。
5 }; y3 J- _4 x4 L, N3 g7 X1 W" p1 fØ        康定斯基: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消失了,只剩下了怎样表现。方法成了基础,艺术失去了灵魂。' d0 e! ]( F1 H4 j% U0 X0 C6 v
Ø        盲目的唯受众观点,完全丧失创作的主体性,也可能沦为媚俗的文化商品。艺术主要满足低级的物质的需要。艺术审美当作日常消费。
7 `. }+ }9 h: C4 zØ        信奉浅俗即美7 k- b5 Q5 P# L( o+ o- P
Ø        拳头加枕头 叔本华:积极/消极的媚美
7 }- L" K& _+ d2 ?) _$ s& {2 g1 r/ ~8 H" W4 i
解决办法:
7 j5 Y$ _6 R( n6 B' R$ F; ~1 S体制内/体制 高品位电视网
6 C. k5 f. |% Z; l+ }. M+ i: N
! l% u- @/ l9 Q+ _管理:形成制度性力量,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反对唯经济效益论、唯收视率论/统筹兼顾、形成科学的节目谱系/增加话语权力量、批评和舆论环境
! Y& V5 c, v2 G% R5 e+ }; G- P创作:过度受众本位忽略传播者作用走向事物反面/了解收视心理、锻炼艺术功力、从纯娱乐到娱乐性审美/艺术手法多样,有艺术的思想/超越自我、观众、时代
! ~6 k# C- L. e* f
7 e4 t2 J* p, ^. ^工业化生产 ' s- i. {1 J* e$ F' e% w
Ø        以肥皂剧的生产流程为例。2 C4 i6 X% f6 X" e
Ø        给电视留下致命印记:相对简陋粗糙、缺乏创作个性。. j6 c, B: d. T! \
Ø        电视组织体制越完善,艺术个性难有存身之地。独立制作  v7 n8 I# e( f& }2 I
Ø        资金不足/工业化生产-制作周期紧-集体创作方式,集体力量的拼贴,最大程度的限制了艺术个性
) g: M7 _1 O% T  N4 ?7 m4 FØ        电影也是集体创作,但是制片人中心制度不断被打破,在法国新浪潮冲击下,许多国家建立了独立制片制度,形成注重个人风格的导演中心的观念,虽然仍有票房成本压力,但至少体现了导演个性。) l" V" c+ O$ W& O& J
Ø        我们电视制作正处在由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演变的过程。1 D& O$ [0 K% Z7 I" R! K
  C4 z6 l* v. \' D; _. r- @
Ø        精品电视剧 美国、日本、中国在早期出现的精品让人印象深刻,惊鸿一瞥; P/ h5 Q1 k  {0 [4 P* S" A
Ø        人员素质,难出精品9 _1 R) @( g0 D" c) t& M! ~% T
1 G  ]% @$ R1 e: R1 \' ]
标准化模式
+ e. A. U( P7 i3 @0 f( {直接原因 便于工业化制作、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保持收视率
. _5 K" g2 Q% u# @: W类型电影 # y7 K2 r2 }& E
对广受欢迎的影片大量仿制而成的,由相对稳定的一整套制作模式和表现程式,可以分为若干品种的商业影片。
$ A6 l0 J3 [- J1 O! A, y7 B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 I4 p9 q4 L( v5 ]6 I: z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 4 n: x, B5 ^4 _  T# Y# Z8 b
电影分为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电视几乎都是类型节目。情景喜剧
5 ^2 W2 h2 Q0 I( F电视节目类型化: e  h7 d. T! J
追求高收视率,迎合观众趣味的过程中,通过大量模仿成功之作的方式逐渐形成的。不但在外部形式上整齐划一,而且在叙事套路、情节的常用母题、人物的原型化、人物关系的固定模式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严格规定,制作者只能按照既定的公式操作。
3 @  j' D+ E! `6 j6 d4 l# }# `Ø        电视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媒体。类型化是电视和观众进行交流之前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即电视应该为观众提供他们乐于接受或习惯接受的信息和形式。
. C* G; m0 N) h1 XØ        但电视的类型化特性使得电视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陷阱,因为类型化使得电视在制作时大多都要依靠一定的模式或规范,有时这种模式或规范甚至会具体到节目的取材和表现手法上。这种类型化会成为制作者可照搬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会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产生雷同的局面。# I) h/ c. e. h& C3 X. ~
Ø        体裁的规范化:新的形式-被承认带来革命-被大量仿制-变为陈腐/ U! T/ C: r% K& k  [9 O, _- P
Ø        在艺术演进的漫长过程,艺术的活力正在于传统的突破。看美国电视,也同样是老路数十年如一日。 当然即使在严格的公式环境中,天才的艺术家仍然不会无所作为。三一律/元杂剧 四出加一个楔子/赋格曲 巴赫
2 N2 p# m1 g( \6 o. o9 S& jØ        带着脚镣跳舞 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障碍物;对于诗人 格律成了利器 歌德:在限制中显出能手,法则给我们自由 不能依赖脚镣,生命力枯竭
. D% B! s/ K2 ^
$ t, a5 ]& U4 j$ M电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7 C6 W0 [: u/ z# o, h" h
3 |$ \% E+ T- A6 H0 C
Ø        大众无论有了怎样的文化水平,也无论有怎样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也不可能象少数精英那样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艺术的钻研与鉴赏中去,因而永远也不会集体的进入一个专家层次。
8 I+ O  M6 A, l0 tØ        大众有权利享受他们自己的艺术,不是由于最终能被提升到少数人的高雅水平,而是因为通过大众艺术满足审美需求而得到娱乐的本能,慰藉心灵、提高文化素质。电视为大众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较为充实的娱乐,让备受压抑的生命力得以在一时的迷醉中释放,满足人们原始的酒神精神本能。! Q& z: |4 O6 H0 y. s8 }5 D: G
Ø        恩格斯这样描述艺术的娱乐功能:“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 ^4 P( x$ `2 p: ^7 \Ø        通俗的形式下同样可以包含高尚的旗帜和深刻的内涵,传统的通俗艺术就留下很多艺术精品。不论古今,各种形态的艺术都是低劣的作品占大多数。即使是所谓高雅艺术,也同样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只是大多被历史的流沙掩埋。9 L1 R3 {/ @# b* W0 Z. ~% G
Ø        在量的方面,电视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在形式方面也继承了更多的现实主义传统。但是缺乏深刻、经典,要继续长期作为独立艺术存在,需要在自身的体制内实现突破。
6 a2 i. z2 X. }! J- N% _类象 没有原作、消除个人创造印迹,完全出自一种机械的大规模复制的形象文本。
4 {& Z) r- O2 [, ^8 F
8 k) V. b. ]4 N+ j0 `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传播
+ S# y4 C- g! m: n7 a. v4 m$ J3 u
$ }1 b- a5 a( V0 `3 v& K7 Q5 O一次性传播
! _( ~, G4 h! b8 b4 ka)        作为一种电子媒介,电视的传播方式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即时的、线形的一次性传播,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超越时空限制的远距离传播。电视作品通过电波一次性地以流动的形态同时被复制在每一台电视接收机上,转瞬即逝。总体看电视作品的生命力十分短暂。
1 T0 V, c2 G2 j3 E; tb)        一次性消费习惯一方面是受电视传播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同现代消费一次性的时尚有关。
7 S( P, P' K/ n6 M9 \/ _c)        电视不象传统艺术,很难有被观众反复欣赏的机会。电视易以新奇取胜。) X% r- p  `0 p0 }
d)        即使是一件深邃细腻的精品,在匆匆一次的观赏中也难以体会全部奥妙。时间的线形流动上也增加了仔细品位的难度。
, \8 l0 E# R/ e/ m& E5 E4 d+ Me)        为了让观众获取大部分的信息,作品不得不平易、直白,努力剔除那些经过反复揣摩才能得到的审美信息。在节奏上,控制易则快难则慢。稍不留意,就会由形式的浅显滑落到内容的浅薄。
9 z: a5 I. u0 g1 {; Z7 cf)        在相对浅显的形式下容纳比较深刻的内容,应是电视诗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 [9 Z8 Y) N- K6 x! M1 {g)        一次性传播还影响到电视艺术与电视批评之间的关系,批评总有点马后炮的意味。
/ m1 [$ {# L2 J% L8 y! z(可读文本)+ q' L: H  q. b0 d  X
5 M) c" X8 Y5 _* a2 |+ d9 X0 }  s! U
电视节目的连续化和系列化
# z0 N' h2 Q1 J4 `- W4 N节目 在广播电视这类以时间的连续性为主要展示形态的电子传播媒介中,节目用来专指在一定的时间段中按照有意识的顺序安排,在时间上先后呈现出来的全部内容。
& s. a4 y/ \* y3 A; xØ        电视剧出现后,每年以几何级数猛增,而短片日见颓势,其中有隐含的规律起作用。
6 b9 Q! _- N. a6 y电视节目只能在时间上以线形的形态展示,这与计算机网络有很大不同。这种被动性,要求在安排节目表时,充分照顾观众本身的生活节奏。尽量安排在每周或每天固定的时间。
* q+ d1 i$ z6 f0 m4 Q5 t电视节目一方面努力去适应现代观众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在想办法利用或者制造这种节奏,以便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电视节目的连续化和系列化就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 g; L6 F2 X% Q0 c2 j. j  H4 ~Ø        连续化和系列化的必然性:通过人们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注,可以有计划的制造观众、培养收看习惯;通过媒介传播和人们的相互影响,还可以造成观众不断膨胀的效果。
8 E1 Q6 h& ?* f6 m0 m8 x. O系列剧:内容的新鲜满足观众好奇,形式的稳定使观众易于接受。结构上的开放性特别适合于商业电视根据收拾率来决定节目生死存亡的特点,美国商业电视网的主流节目。非叙事的综艺专栏节目也是如此。8 o- m9 A5 Q2 z" i# A
Ø        观众对于长篇故事的特殊爱好,有着更为悠久的传统和更深刻的心理依据。变文、平话、弹词、评书、长篇小说。之所以受到热爱,应该与观众需要理解和评价自己和现实的生活环境,渴望从虚构的故事中反观自身的生存状态。
3 p- g! d7 i. o& \, X- R: vØ        评书、戏剧、电影受到表现手段和时间上的限制。《火烧红莲寺》电视在时间方面的无与伦比的自由度,终于实现了史诗型长篇叙事与戏剧叙事的结合。日间肥皂剧每周一集,在理论可以无限延长,还可以营造一种真实时间的效果。《反恐24小时》# F5 i! X6 X+ m5 T$ U- @
电视连续剧在长度上有被滥用的倾向,通过掺水故意拉长篇幅和忽视结构安排的现象比比皆是。
! J1 y1 v( k2 R6 C1 ?/ Y9 yØ        有人认为,电视剧类似长篇电视小说,因此既有与长篇小说类似的美学规律,又有类似说书艺人特殊的技巧,(章回体小说)必须在每一集都安排进吸引观众的内容,并在一集的结尾留下悬念。
8 T5 P3 j- ?6 T  N
! u7 w$ B$ R+ w  ^8 e空间关系的两重性
7 P9 p7 N( y. `5 T8 G7 Y! a3 t* b. M( }( t1 a% u! j7 O
Ø        电视传播在空间维度上的特点,表现为作品与观赏者之间在物理和心理距离上的两重性
' S0 \" }( y6 m! i/ D+ c近距离传播-电视作品是由一个播放中心传播出去,由远距离中心的用户分散接受,两者距离遥远9 T* @! U$ u" A6 @: ]8 ?; Y
近距离接受-电视作品又是直接展示在接收机的屏幕上由观众在家庭环境中近距离观赏的,两者的关系似乎又近切1 m; {& ]7 y  B2 [4 O& \: A5 }
近距离接受
! H) J  N* d0 J5 X5 f$ s: kØ        电视独特的传播方式所造成的观众与节目表演者之间心理上的亲近感,是电视艺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比如可以表现生活流程中的细微之处。新闻、谈话创立的与观众面对面娓娓而谈的独特方式。(打破第四堵墙)& x$ |$ {3 B1 f- {+ D0 o6 D: P, H+ C+ u
Ø        这种亲近感不能估计过高,更不能绝对化(苏联-萨巴什尼科娃“引戏员”理论)。因为这种被拉近了的心理距离,总是被日常接受的注意力分散的因素扯远。
0 u6 E1 p1 ~4 X) q6 u7 F远距离传播8 e2 w+ c, |, T5 s. H$ l
Ø        无观众表演,片段化,机械式传播更加显现不自然$ N8 V' q. I1 Z5 I. p8 C2 t1 T
室内剧 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当场切换,在一个场次中以连贯表演的方式同步完成(直播制作方式)的电视剧。遵循电视技术与艺术规律生产的独特屏幕艺术形态。电视美学,真正电视化。) b+ u. m$ z. e9 A) O: i2 A
给观众造成的与电视贴近和疏隔膜的心理距离,在日常性接受方式的冲击下,影响越来越微弱。/ j1 ~  ~. R$ `- h! k1 @

1 _' X! n3 {! U& O第四章        电视艺术的接受( w7 P5 H7 V/ {6 P& Y
; c/ O8 F% {' D% c) c
当代审美的日常化4 k: z$ H1 a- J: G  C1 j3 W, H9 H' C
Ø        艺术创作和接受分为专业的、业余的、日常的。, Z$ U, ?4 a; o5 w
传统时代
0 t7 h$ a' ]( L1 d% d3 T; x) t        创作        接受& a5 C* n* u, {' y: e0 `7 ]
高雅艺术        专业行为        专业行为
, G6 q: w2 a3 i7 z# q! @8 S3 C# l通俗艺术        专业行为        业余行为
. B. I% h( g' [5 M( e5 I1 g民间艺术        业余行为        业余行为& k6 [  g" K0 \0 ^9 n* T) K
原始艺术        日常行为        日常行为* [8 e* V8 z4 {& F4 p7 u+ b
6 Z6 t- I; H" T  T; [  \
现代大批的复制艺术品涌入生活,空前艺术化。审美习惯不免要受到改造。
- w; M) f5 H0 i& o3 a        专业行为        日常行为# F5 z1 ?' J" `* j4 e1 f
4 i  `! v7 z3 W) L5 L
Ø        不论是传统的经典美学,还是现代美学,大多倾向于审美过程需要一些不同于寻常的环境和心态,而日常行为状态中的审美却在完全日常性的环境中,几乎不做任何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准备。
7 e4 I1 P% O3 c5 I+ LØ        移情和净化
2 @) T# H3 R& s, P6 L6 ]1 i: Q) E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
6 ^% n: R8 M4 f- u4 ?3 h5 TØ        传统审美能够移人性情,提倡审美教育。日常审美难以承载这样的功能,只提供比较纯粹的娱乐,平面化的,缺乏有深度的感受。) |) U* ~2 i( d5 a
Ø        现代社会存在专业和业余的艺术接受。但日常审美在量的方面表现为审美方式的主流,在本质上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所造就的现代生活和现代精神在审美方式上的反映。/ H; ~9 Y# r( u; ~' h2 w5 o  Z
Ø        日常化审美是工业化时代独有的一种审美方式。
1 K0 b4 P; J' k$ c! G
* d8 o% p; G8 u. Z7 W' IØ        英加登 理解与交流能力的缺乏:缺乏艺术素养、缺少训练、不适宜欣赏的场合$ v) A7 [! F" [/ ~! }
Ø        传统艺术无法适应日常化审美:音响里的贝多芬、电视改编的雷雨、电视转播的相声,最惨的现代主义艺术
5 T3 F9 y6 h8 w- c- K9 Q3 dØ        大众艺术真正适应日常化审美:高度专业化创作,大规模复制,适合日常化接受。顺畅的、易解的、平面化的。表浅的审美愉悦,难以涤荡灵魂、陶冶情操。与日常化接受状态有关。
/ W* m, {2 c5 b8 r+ G2 U) w' N+ t  o+ ?
日常接受中的电视艺术# F! O- r% Q$ i" E+ d
Ø        电视接受的日常化,(习以为常、日常生活干扰、长时间收看、节目流程杂乱无章)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 v/ M% m$ {  S  g# x& t& E2 r+ X
审美注意力的缺失必然影响到电视艺术文本的解读和感受。
8 r3 r0 I; `% E$ G7 y3 K# dØ        非仪式化的接受又会消解审美观照所必要的心理距离:传统艺术靠仪式性的光环超越生活,从生活中突现出来
; G1 x3 H: `, y8 z节目流程# N6 D  T  x+ P5 u: Q
; b! a: c0 e# f
可读文本
9 ~: ?8 v" C( ?/ K/ W6 @4 mØ        可读文本:清晰易懂、让人舒适阅读的作品
* E* b( n# d7 @' X& U4 h可写文本:费解、需要下工夫阅读,读者不再单纯是接受者,还是作品的创作者。
2 H5 j! D+ s1 J* NØ        电视趋于可读文本。在叙事性电视作品中,可读文本倾向表现最突出。一般多以顺时序为主,叙述焦点比较稳定,头绪清晰流畅的叙事结构(线索),清晰明确的叙事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转喻、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不能太含蓄和晦涩。' m, G1 l9 V' h2 G" B
Ø        应该是复杂程度低-适应注意力不集中
: f1 ?9 H$ }4 U  u容易感受-适应缺乏心理距离  z* R% A2 @* F

. j' z7 h- M* J8 H0 O7 H+ X1 i7 s1 K7 A+ u
( m( W$ t9 K- T
克莱夫 贝尔 《艺术》艺术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9 q7 _% Z: q3 j* Q; `

7 b0 k2 A/ \) G# D0 f1 H/ l9 }: ?英国广播公司 1930年 第一部电视剧 《花言巧语的人》# J4 r+ f3 a4 I! _+ G1 k# l
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后期资源网,打造没有广告、免除隐藏回复的全开放式影视技术交流平台。 你的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后期资源网

GMT+8, 2024-6-19 02:14 , Processed in 0.2746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